0%

Crazy for Tools

最近开始有一些反思,自己对于一些工具性质的东西是否执着的太过了

就比如对 vim 来说,我一直非常坚定的认为,它通过三种模式让手可以不离开键盘中心区域就能完成大部分甚至全部工作。确实,这对我个人的效率而言,我觉得有很大帮助。但是,这可能并非是一个值得被发散到每一个人身上的东西。对于大部分 coder 来说,手不离开键盘这件事并不重要

最近认识一个在做 Linux 推广的学弟,能看得出他对于 Linux 的狂热,他希望能将 Linux 推广到每一个人。如果你问我,愿不愿意把 Linux 推广到每个普通用户,放在以前我可能会做。我把家里电脑换成 Manjaro,换成 Deepin,让我家人开始尝试用 Linux 发行版。但是放到现在,我反而对这件事情持保留态度

并非是因为年纪大了,没那么有热情了。恰恰相反,就我自己来说,接触 coding 这些东西也是在上大学之后,一些思想观念由于接触的时间短,容易发生变化,甚至整个推翻

工具是给人用的,不同工具就意味着有不同的面向人群(市场)。对于一个比较完善的工具来说,可能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他们的区别只有对你自己来说是否更适用,解决更多痛点,实现更多你需要的功能。

我觉得谁也不能评判 vim 和 emacs 就好于现在的 IDEs。没有人能说 markdown 和 org-mode 孰优孰劣,他们又比 word 甚至 LaTeX 强什么。同样,我们不能说 Linux 就比 Windows 适用于更多人,我并不认为已经到了 Linux 的易用性替代 Windows 的时候,并且从最初的想法来看,Linux 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替代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对工具狂热的反思。作者以笔记软件为切入点聊了对于双链等过于狂热大环境下的一些思考,正巧我今天也在和一个学弟说有关笔记软件的选择。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还挺有意思的

之后我也陷入了知识管理的军备竞赛中,频繁查看各种讨论群及论坛。老实说,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回想起我们第一次接触 Markdown 及 RSS 等工具时,也是一样的狂热,恨不得将所有用法、技巧收入囊中,如用 Markdown 做 PPT,写结构复杂的论文,用 RSS 浏览社交媒体、YouTube 等等,但最后,我们发现当 Markdown 如同 Word 一般融入生活,当使用 RSS 如同刷朋友圈一样习惯时,我们只需要最基本的功能就能极大的地提升效率。

前两天给老师讲完论文,老师最后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用这种 markdown 形式的 PPT 工具。其实一开始决定用 slides 做这次的汇报,就是单纯想试试这个工具玩。我并不能下“markdown 转 ppt 比直接做 ppt 更高效”的结论,事实上,同样的一个 slide,我用目前用的 keynote 做的更快。(slidev 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一边做 ppt,一边学学前端的工具

在对于一些需要图片甚至动画来辅助理解的事情上,用 keynote (或者 powerpoint)做演示文稿更高效、更有用,同时,它门槛低,上手简单。这是否意味着,有时候我过于为了追求小众而把路走的太极端了。它们只是工具,对我们这些使用者来说,区别应该是在于哪个更好用更听话,而不是哪个用的人少、功能更新奇

其实对于工具狂热并不是不好,就像我在一开始接触 mac 的半年多,疯狂的寻找、试用各种软件,然后自己比较,确定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在这之后,我就很少关注那些所谓的软件推荐了,因为我很明确的知道我已经找到了最适合我的工具,我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优劣已经很清楚了

回过头来,对于推广 Linux 这件事,除非涉及到政治因素,否则我想我不会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 Linux 而把它强推给别人了


另外,我博客上线了 About 页面。目前的想法是在里面放一点我个人的一点点小信仰。现在里面应该写了我对于 Less is moreGeek 的解释,仅代表个人观点

Welcome to my other publishing channels